Wednesday, October 08, 2008

童騃

童騃 (tong2 ai2)

童騃:1.年幼无知。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唐 白居易 《观儿戏》诗:“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诗:“求荣求利耶,爲此童騃乐。”
2.泛指愚昧。《资治通鉴·後周太祖广顺二年》:“ 契丹 主童騃,专事宴遊,无远志,非前人之比。”《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 攸 ( 蔡攸 )童騃不习事,谓功业可唾手致。” 清 吴樾 《意见书》:“ 戴湉 童騃,海内所知。” (1)
young and ignorant. (2)

騃:愚;呆。《汉书·息夫躬传》:“左将军 公孙禄 、司隶鲍宣 皆外有直项之名,内实騃不晓政事。” 颜师古 注:“騃,愚也。”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僕虽騃,,亦粗知自爱。”《西游记》第四一回:“他两个只管论那妖精的手段,讲那妖精的火毒。 沙和尚 倚着松根,笑得騃了。”《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推开门,朝里一望,我一下弄騃了。” (1)

不知怎样,中装中服,暗中是与中国人之性格相合的,有时也从此可以看出一人中文之进步。满口英语,中文说得不通的人必西装,或是外国骗得洋博士,羽毛未丰,念了三两本文学批评,到处横冲直撞,谈文学,盯女人者,亦必西装。然一人的年事渐长,素养渐深,事理渐达,心气渐平,也必断然弃其洋装,还我初服无疑。或是社会上已经取得相当身份,事业上已经有相当成就的人,不必再服洋装以掩饰其不通英语及其童騃之气时,也必断然卸了他的一身洋服。所有例外,除有季常癖者,也就容易数得出来,洋行职员,青年会服务员及西崽为一类,这本不足深责,因为他们不但中文不会好,并且名字就是取了约翰,保罗,彼得,Jimmy等,让西洋大班叫起来方便。再一类便是月薪百元的书记,未得差事的留学生,不得志之小政客等。华侨子弟,党部青年,寓公子侄,暴富商贾及剃头师父等又为一类,其穿西装心理虽各有不同,总不外趋俗两字而已,如乡下妇女好镶金齿一般见识,但决说不上什么理由。在这一种俗人中,我们可以举溥仪为最明显的例子。我猜疑着,像溥仪或其妻一辈人必有镶过金齿,虽然在照片上看不出。你看那一对蓝(黑)眼镜,厚嘴唇及他的英文名字“亨利”,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溥仪在日本天皇羽翼之下,尽可称皇称帝。到了中国关内想要复辟,就有点困难。单那一套洋服及那英文名字就叫人灰心。你想“亨利亨利”,还像个中国天子之称吗?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