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4, 2009

有没有人告诉你 (祝牛年大吉!)

当火车开入这座陌生的城市
那是从来就没有见过的霓虹
我打开离别时你送我的信件
忽然感到无比的思念

看不见雪的冬天 不夜的城市
我听见有人欢呼 有人在哭泣
早习惯穿梭冲满诱惑的黑夜
但却无法忘记你的脸

有没有人曾告诉你 我很爱你
有没有曾在你日记里哭泣
有没有人曾告诉你 我很在意
在意这座城市的距离


陈楚生

Friday, January 23, 2009

邓林

邓林 (deng4 lin2)

邓林: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渭 , 河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爲邓林。”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哉 夸父 ,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遯形邓林。” 唐 韩愈 《海水》诗:“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清 钱谦益 《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四:“闻逐邓林搜弃杖,戏禁沧海学栽桑。”
2.比喻荟萃之处,聚汇之所。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 陈思 《赠弟》、 仲宣 《七哀》、 公幹《思友》、 阮籍 《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清 魏源 《碑洞》诗:“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 (1)
a place where (excellent) people or things gather. --eltee

伍绍棠跋《南北朝文钞》云,“南北朝人所著书多以骈俪行之,亦均质雅可诵。”此语真实,唯诸书中我所喜者为《洛阳伽蓝记》、《颜氏家训》,此他虽皆篇章之珠泽,文采之邓林,如《文心雕龙》与《水经注》,终苦其太专门,不宜于闲看也。 (2)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hursday, January 22, 2009

得鱼忘筌

得鱼忘筌 (de2 yu2 wang4 quan2)

得鱼忘筌: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 筌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成玄英 疏:“筌,鱼笱也,以竹爲之,故字从竹。亦有从草者,荪荃也,香草也,可以饵鱼,置香於柴木芦苇之中以取鱼也。蹄,兔罝也,亦兔弶也,以繫係兔脚,故谓之蹄。此二事,譬也。” 叁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四:“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郭沫若 《新旧与文白之争》:“我们读书求学的,要在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 (1)
forget the means by which an end is attained; forget things or conditions that helped bring success once a goal is reached. (2)

筌:捕鱼器。竹制,有逆向钩刺。 (1)

笱(gou3):竹制的捕鱼器;鱼笼。《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1)

《聊斋》与《阅微草堂》是引导我读古文的书,可是后来对于前者我不喜欢它的词章,对于后者讨嫌它的义理,大有得鱼忘筌之意。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2002。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窠臼

窠臼 (ke1 jiu4)

窠臼:1.门臼。旧式门上承受转轴的臼形小坑。《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衆人一齐动手,乒乒乓乓将遮堂乱打,那遮堂已是离了窠臼的,不消几下,一扇扇都倒下去。”
2.比喻旧有的现成格式;老套子。 宋 朱熹 《答许顺之书》:“此正是 顺之 从来一箇窠臼,何故至今出脱不得,岂自以爲是之过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吾谓填词之难,莫难於洗涤窠臼;而填词之陋,亦莫陋於盗袭窠臼。”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铁花仙史》较後出,似欲脱旧来窠臼,故设事力求其奇。”
3.喻指地狱;牢笼。 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万人坑裏,打破疑团,纔喜得离窠臼;千丈崖颠,踢翻筋斗,这遭永脱轮迴。”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七》:“所以释氏自家,也把做石火电光相拟,稍爲俄延,依旧入人欲窠臼。” (1)
set pattern: 落了窠臼 fall into old ruts (of writing, thinking). (2)

我以多年的苦辛,于此颇有所见,古人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今则持赠固难得解人,中国事情想来很多懊恼,因此亦不见得可怡悦。只是生为中国人,关于中国的思想文章总该知道个大概,现在既能以自力略为辨别,不落前人的窠臼,未始不是可喜的事也。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uesday, January 20, 2009

唐捐

唐捐 (tang2 juan1)

唐捐:落空;虚耗;虚掷。《法化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衆生,恭敬礼拜 观世音菩萨 ,福不唐捐。”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今汝此子,即是彼僊。由以强识,翫习世典,惟谈异论,不究真理,神智唐捐,流转未息,尚乘馀善,爲汝爱子。” 季羡林 等校注:“唐捐:虚耗、废弃之义。”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昔功恐唐捐,异味今得饁。”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从事小説者,亦何必椎髻饰劳,黥容示节,而唐捐其本质乎?” (1)
v.t. & adj., abandon; wasted. (2)

鄙人读书于今五十年,学写文章亦四十年矣,累计起来已有九十年,而学业无成,可为叹息。但是不论成败,经验总是事实,可以说是功不唐捐的,有如买旧墨买石章,花了好些冤钱,不曾得到甚么好东西,可是这双眼睛磨炼出来一点功夫,能够辨别好坏了,因为他知道花钱买了些次货,即此便是证据。我以数十年的光阴用在书卷笔墨上面,结果只得到这一个觉悟,自己的文章写不好,古人的思想可取的也不多。这明明是一个失败,但这失败是很值得的,比起古今来自以为成功的人,总是差胜一筹了。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Monday, January 19, 2009

城廓

城廓 (cheng2 kuo4)

城廓:亦作“城郭”。
1.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逸周书·籴匡》:“宫室城廓脩爲备,供有嘉菜,於是日满。” 孔晁 注:“廓与郭同。”《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爲礼,城郭沟池以爲固。”孔颖达 疏:“城,内城;郭,外城也。” 唐 杜甫 《越王楼歌》:“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清 许秋垞《闻见异辞·返魂奇事》:“但觉飘忽凌空,身如生翅,俄而望见城郭宫殿。”
2.泛指城市。《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 宋 苏轼 《雷州》诗之六:“杀牛挝鼓祭,城郭爲倾动。”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六:“二十八日早, 宜昌各要地遍树汉帜,城郭人民爲之一新。” (1)
城郭:city wall and 郭 outer city wall--city defense. (2)

离开故乡以后,有十八年不曾因去,一切想必已经大有改变了吧。据说石板路都改了马路,店门往后退缩,因为后门临河,只有缩而无可退,所以有些店面很扁而浅,柜台之后刚容得下一个伙计站立。这倒是很好玩的一种风景,独自想象觉得有点滑稽,或者檐前也多装着蹩脚的广播收音机,吱吱喳喳地发出非人间的怪声吧。不过城廓虽非,人民犹是,莫说一二十年,就是再加上十倍,恐怕也难变化那里的种种琐屑的悲剧与喜剧。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Friday, January 16, 2009

比比

比比 (bi3 bi3)

比比:1.频频;屡屡。《诗·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汉 郑玄 笺:“频,犹比也。哀哉,国家之政,行此祸害比比然。”《汉书·哀帝纪》:“郡国比比地动。”颜师古 注:“比比,犹言频频也。”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裴晋公大度》:“ 正郎 感激之外,比比乖事大之礼,公优容之如不及。”
2.引申为连续,接连。 唐 皇甫枚 《叁水小牍·却要》:“ 延禧 于厅角中,屏息以待。厅门斜闭,见其叁弟比比而至,各趋一隅。”
3.犹到处,处处。 唐 元稹 《元藇杭州刺史等制》:“盘牙不解,稂莠不除,比比有之,患由此起。”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皓首不遇者,比比是也。”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推之他省,亦比比如是。”
4.谓到处都有或每每有之。《宋书·衡阳文王义季传》:“此(指酒)非唯伤事业,亦自损性命,世中比比,皆汝所谙。”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宦人有至太保、少保、节度使、正使、承宣、观察者,比比焉。” 蔡元培 《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敌兵尚未至,畏而自尽者,比比也。” (1)
比比皆是: they are everywhere, all like that. (2)

试观天下之人,固有吃饱得不能再做事者,而多做事却仍缺饭吃的朋友,盖亦比比然也。尝读民国10年10月21日《觉悟》上所引德国人柯祖基(Kautzky)的话:资本家不但利用她们(女工)的无经验,给她们少得不够自己开销的工钱,而且对她们暗示,或者甚至明说,只有卖淫是补充收入的一个法子。在资本制度之下,卖淫成了社会的台柱子。”我想,资本家的意思是不错的。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杯水车薪

杯水车薪 (bei1 shui3 che1 xin1)

杯水车薪:《孟子·告子上》:“今之爲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后因以“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清 史致谔 《同治二年二月廿叁日禀左宗棠》:“其海关常税月只二叁千金不等,本属杯水车薪,无益於用。” 沙汀 《代理县长》:“一天平均拿十五个人计算吧!一个人五角,五得五,五五二块五。老科长叹息道:‘杯水车薪呵!’”亦作“ 杯水舆薪 ”。 宋 曹辅 《唐颜文忠公新庙记》:“杯水舆薪,势且莫抗。” (1)
to squelch the fire of a cartload of firewoods with one cup of water (entirely inadequate means). (2)

严格的说,中国封建制度早已倒坏了,这自然是对的,但这里普通所说的封建并不是指那个,实在只是中国上下存在的专制独裁体制,在理论上是三纲,事实上是君父夫的三重的神圣与专横。中国的思想本有为民为君两路,前者是老百姓的本心,为道家儒家所支持,发达得很早,但至秦汉之后君权偏重,后者渐占势力,儒家的不肖子孙热心仕进,竭力为之鼓吹,推波助澜,不但君为臣纲是天经地义,父与夫的权威也同样抬高,本来相对的关系变为绝对,伦理大见歪曲,于是在国与家里历来发生许多不幸的事。一面又因为考试取士,千馀年来文人养成了一套油腔滑调,能够胡说乱道,似是而非,却也说的圆到,仿佛很有道理,这便是八股策论的做法,拿来给强权帮忙,吠影吠声的闹上几百年,不但社会人生实受其害,就是书本上也充满了这种乌烟瘴气,至今人心还为所熏染,犹有馀毒,未能清除。近代始有李卓吾、黄梨州、俞理初等人出来,加以纠正,至民国初年《新青年》之后有新文化运动兴起,对于旧礼教稍有所检讨,而反动之力更为盛大,旋即为所压倒,民国成立已三十馀年,民主的思想——特别是中国的固有的民为贵,为人民子媳妻女说话的思想,绝未见发达,至可惋惜。我平常很觉得历史的力量之可怕,中国虽然也曾努力想学好,可是新的影响质与量都微少,混到旧东西里面便有如杯水车薪,看不出来了。假如冷静的考察一下,则三纲式的思想,八股式的论调,依然如故,只是外边涂了一层应时的新颜色罢了。就是明清以来的陈腐思想,如因道教迷信而来的果报,因考试热中而起的预兆占卜,根据多妻制的贞节观念,在现今新式士大夫中间还是弥漫着,成为他们的意见与趣味的基本,与金圣叹所诃斥的秀才并无两样。照这样情形,大家虽然力竭声嘶的呼号民主化,殊有从何处化起之感,结果还是由于思想革命尚未成功,凡是关心中国前途者宜无不知于惧思,而思有所努力者也。但是启蒙纠缪,文字之力亦终有所限,故知与行须当并重。中国现在要紧的有两件事,即伦理之自然化,道义之事功化,只可惜我们此刻也只能写文章,提倡事功亦是谈谈而已,于世间不能发生一点影响,所可能者但在自励,勿学士大夫之专工趋避,徒知说话耳。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Wednesday, January 14, 2009

慷慨

慷慨 (kang1 kai4)

慷慨:1.情绪激昂。《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激厉抗扬之意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士衡 长七尺馀,声作锺声,言多慷慨。” 清 王猷定《梁烈妇传》:“ 材 伏哭叩头,举火,烈妇死,叁十馀人从死,其慷慨赴义如此!”
2.性格豪爽。《後汉书·齐武王縯传》:“性刚毅,慷慨有大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 徐信 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
3.感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叁歎,慷慨有馀哀。”《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 李善 注引《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於心。”
4.大方;不吝啬。《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 见 李忠 、周通 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悭吝,只要下山。”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袁 爲人简默,而慷慨好施。” (1)
generous(ly): 这人很慷慨 this man is very generous; 慷慨捐输 generously contribute funds; 慷慨激昂 (of denouncement, declaration, atmosphere) moving, vehement, excited (over some good cause); 慷慨就义die a martyr's death, went to his death bravely. (2)

王孝伯说“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王胡之在谢安坐上咏的也是《离骚》、《九歌》,都是《楚辞》。当时诵读《楚辞》,大概还知道用楚声楚调,乐府曲调里也正有楚调。而楚声楚调向来是以悲凉为主的。当时的诵读大概受到和尚的梵诵或梵唱的影响很大,梵诵或梵唱主要的是长吟,就是所谓“咏”。《楚辞》本多长句,楚声楚调配合那长吟的梵调,相得益彰,更可以“咏”出悲凉的“情致”来。袁宏的咏史诗现存两首,第一首开始就是“周昌梗概臣”一句,“梗概”就是“慷慨”,“感慨”;“慷慨悲歌”也是一种“书生本色”。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所举的五言诗名句,钟嵘《诗品·序》里所举的五言诗名句和名篇,差不多都是些“慷慨悲歌”。《晋书》里还有一个故事。晋朝曹摅的《感旧》诗有“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两句。后来殷浩被废为老百姓,送他的心爱的外甥回朝,朗诵这两句,引起了身世之感,不觉泪下。这是悲凉的朗诵的确例。但是自己若是并无真实的悲哀,只去学时髦,捏着鼻子学那悲哀的“老婢声”的“洛生咏”,那就过了分,那也就是赵宋以来所谓“酸”了。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朱自清散文》,人民文学,2005。

Tuesday, January 13, 2009

叠床架屋

叠床架屋 (die2 chuang2 jia4 wu1)

叠床架屋:1. 北齐 颜之推 《顔氏家训·序致》:“ 魏 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複,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 宋 陆九渊 《与朱元晦书》之二:“某窃谓尊兄未曾实见太极,若实见太极,上面必不更加‘无极’字,下面必不更着‘真体’字。上面加‘无极’字,正是叠床上之床,下面着‘真体’字,正是架屋下之屋。”后以“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清 恽敬 《答顾研麓书》之二:“尊大人集已有叁序……如 敬 再作,是叠床架屋,深可不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咏 桃源 诗,古来最多,意义俱被説过,作者往往有叠床架屋之病,最难出色。”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在 宋 朝的国家机器中,旧官和新官,有权的官和无权的官,朝廷派遣的官和地方的官,层次重叠,叠床架屋。”
2.比喻反复强调。 (1)
senseless piling up of phrases. (2)

无论中外,也无论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可见“老实话”是不容易听到见到的。大家在知识上要求真实,他们要知道事实,寻求真理。但是抽象的真理,打破沙缸问到底,有的说可知,有的说不可知,至今纷无定论,具体的事实却似乎或多或少总是可知的。况且照常识上看来,总是先有事后才有理,而在日常生活里所要应付的也都是些事,理就包含在其中,在应付事的时候,理往往是不自觉的。因此强调就落到了事实上。常听人说“我们要明白事实的真相”,既说“事实”,又说“真相”,叠床架屋,正是强调的表现。说出事实的真相,就是“实话”。买东西叫卖的人说“实价”,问口供叫犯人“从实招来”,都是要求“实话”。人与人如此,国与国也如此。有些时事评论家常说美苏两强若是能够肯老实说出两国的要求是些什么东西,再来商量,世界的局面也许能够明朗化。可是又有些评论家认为两强的话,特别是苏联方面的,说的已经够老实了,够明朗化了。的确,自从去年维辛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名提出了“战争贩子”以后,美苏两强的话是越来越老实了,但是明朗化似乎还未见其然。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朱自清散文》,人民文学,2005。

Monday, January 12, 2009

恕道

恕道 (shu4 dao4)

恕道:宽仁之道。 汉 刘向 《说苑·至公》:“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 伊 吕 是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贼盗》:“皆以区区一城抗贼之锋,不爲不义屈,于是知天子待吏尽恕道矣。” 清 林则徐 《示谕外商速缴鸦片烟土四条稿》:“若禁食而不禁卖,殊非恕道。”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1)
the principle of reciprocity, do unto others as you wish others to do unto you. (2)

恕:推己及人;仁爱待物。《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汉 贾谊 《新书·道术》:“以己度人谓之恕,反恕爲荒。” 宋 朱熹 《忠恕说》:“自其及物而言,则谓之恕。”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崔 曰:‘昔时悉索君,君时亦望报否?’ 刘 曰:‘实无是心。’ 崔 曰:‘然则予独有是心哉?何不恕也!’” (1)

别处人不用“人话”这个词儿,只说讲理不讲理,雅俗通用。讲理是讲理性,讲道理。所谓“理性”(这是老名词,重读“理”字,翻译的名词“理性”,重读“性”字)自然是人的理性,所谓道理也就是做人的道理。现在人爱说“合理”,那个“理”的意思比“讲理”的“理”宽得多。“讲理”当然“合理”,这是常识,似乎用不着检出西哲亚里士多德的大帽子,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可是这句话还是用得着,“讲理”是“理性的动物”的话,可不就是“人话”?不过不讲理的人还是不讲理的人,并不明白的包含着“不懂人话”,“不会说人话”所包含着的意思。讲理不一定和平,上海的“讲茶”就常教人触目惊心的。可是看字面儿,“你讲理不讲理?”的确比“你懂人话不懂?”“你会说人话不会?”和平点儿。“不讲理”比“不懂人话”,“不会说人话”多拐了个弯儿,就不至于影响人格了。所谓做人的道理大概指的恕道,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人话”要的也就是恕道。按说“理”这个词儿其实有点儿灰色,赶不上“人话”那个词儿鲜明,现在也许有人觉得还用得着这么个鲜明的词儿。不过向来的小商人洋车夫等等把它用得太鲜明了,鲜明得露了骨,反而糟蹋了它,这真是怪可惜的。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朱自清散文》,人民文学,2005。

Friday, January 09, 2009

青睐

青睐 (qing1 lai4)

青睐:谓对人喜爱或重视。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居二年,会新守至,守与司理有旧,司户又蒙青睐。” 清 黄景仁《喜郑诚斋先生归新安之信》诗:“几多青睐独垂怜,无那操铅癖未捐。”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我想,这是因为人数多,单独的自杀,盖已不足以招大家的青睐了。”参见“ 青白眼”。 (1)
your gracious look or consideration. (2)

青白眼:眼睛平视则见黑眼珠,上视则见白眼珠,此谓之“青白眼”。语出《世说新语·简傲》“ 嵇康 与 吕安 善” 刘孝标注引《晋百官名》:“ 嵇喜 字 公穆 ,历 扬州 刺史, 康兄也。 阮籍 遭丧,往弔之。 籍 能燻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 喜 往, 籍 不哭,见其白眼, 喜 不怿而退。 康闻之,乃齎酒挟琴而造之,遂相与善。”后因以“青白眼”表示对人的尊敬和轻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山甫》:“ 山甫 ,咸通 中,累举进士不第。落魄有不羁才,鬚髯如戟,能燻青白眼,生平憎俗子,尚豪侠。”参阅 明周祈 《名义考·人部·青白眼》。 (1)

装欢笑,装悲泣,装嗔,装恨,装惊慌,装镇静,都很难;固然难在像,有时还难在不像而不失自然。“小心陪笑”也许能得当局的青睐,但是旁观者在恶心。可是“强颜为欢”,有心人却领会那欢颜里的一丝苦味。假意虚情的哭泣,像旧小说里妓女向客人那样,尽管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也只能引起读者的微笑。——倒是那“忍泪佯低面”,教人老大不忍。佯嗔薄怒是女人的“作态”,作得恰好是爱娇,所以《乔醋》是一折好戏。爱极翻成恨,尽管“恨得人牙痒痒的”,可是还不失为爱到极处。“假意惊慌”似乎是旧小说的常语,事实上那“假意”往往露出马脚。镇静更不易,秦舞阳心上有气脸就铁青,怎么也装不成,荆轲的事,一半儿败在他的脸上。淝水之战谢安装得够镇静的,可是不觉得意忘形摔折了屐齿。所以一个人喜怒不形于色,真够一辈子半辈子装的。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朱自清散文》,人民文学,2005。

Thursday, January 08, 2009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 (guo4 you2 bu4 ji2)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论语·先进》:“ 子贡 问:‘ 师 与 商 也孰贤?’子曰:‘ 师 也过, 商 也不及。’曰:‘然则 师 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人谓过犹不及,当务适中。” 朱自清 《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过犹不及。” (1)
too much is as bad as too little. (2)

有能耐的人,有权位的人有时不免“装模作样”,“装腔作势”。马上可以答应的,却得“考虑考虑”;直接可以答应的,却让你绕上几个大弯儿。论地位也只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见客就不起身,只点点头儿,答话只喉咙里哼一两声儿。谁教你求他,他就是这么着!——“笑骂由他笑骂,好官儿什么的我自为之!”话说回来,拿身份,摆架子有时也并非全无道理。老爷太太在仆人面前打情骂俏,总不大像样,可不是得装着点儿?可是,得恰到分际,“过犹不及”。总之别忘了自己是谁!别尽拣高枝爬,一失脚会摔下来的。老想着些自己,谁都装着点儿,也就不觉得谁在装。所谓“装模做样”,“装腔作势”。却是特别在装别人的模样,别人的腔和势!为了抬举自己,装别人;装不像别人,又不成其为自己,也怪可怜见的。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朱自清散文》,人民文学,2005。

Wednesday, January 07, 2009

乔装

乔装 (qiao2 zhuang1)

乔装:1.假装;装做。《红楼梦》第八十回:“ 寳蟾 又乔装躲闪,连忙缩手。”
2.改扮,装扮。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兴至则乔装挥麈,俯仰磬折。” 何为 《最初的带路人》:“为了避免 日本宪兵队的注意,最好大家都乔装一下,扮成到内地去做‘单帮’的小商人模样。” (1)
to disguise one's dress. (2)

乔:装假;虚构。《西湖老人繁胜录》:“国忌日分,有无乐社会。恃田乐、乔谢神、乔做亲、乔迎酒、乔教学、乔捉蛇。”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幻设一事,即有一事之偶同;乔命一名,即有一名之巧合。” (1)

做作就是“佯”,就是“乔”,也就是“装”。苏北方言有“装佯”的话,“乔装”更是人人皆知。旧小说里女扮男装是乔装,那需要许多做作。难在装得像。只看坤角儿扮须生的,像的有几个?何况做戏还只在戏台上装,一到后台就可以照自己的样儿,而女扮男装却得成天儿到处那么看!侦探小说里的侦探也常在乔装,装得像也不易,可是自在得多。不过 ——难也罢,易也罢,人反正有时候得装。其实你细看,不但“有时候”,人简直就爱点儿装。“三分模样七分装”是说女人,男人也短不了装,不过不大在模样上罢了。装得像难,装得可爱更难;一番努力往往只落得个“矫揉造作!”所以“装”常常不是一个好名儿。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朱自清散文》,人民文学,2005。

Tuesday, January 06, 2009

形格势禁

形格势禁 (xing2 ge2 shi4 jin4)

形格势禁:亦作“ 形禁势格 ”。亦作“ 形劫势禁 ”。谓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鬭者不搏撠,批亢擣虚,形格势禁,则自爲解耳。”司马贞 索隐:“谓若批其相亢,击擣彼虚,则是事形相格而其势自禁止,则彼自爲解兵也。” 宋 苏辙 《唐论》:“有周 秦 之利而无 周 秦 之害,形格势禁,内之不敢爲变,而外之不敢爲乱,未有如 唐 制之得者也。” 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叁国》:“非有 伊尹 放 桐 非常之举, 周公且困於流言,况当篡夺相仍之世,而 先主 抑有‘君自取之’之乱命,形格势禁,公其如小人何哉!” 清 徐瑶 《太恨生传》:“女非有意负生,形禁势格,变至无如何耳。” 严复 《原强》:“夫奴虏之於主人,特形劫势禁,无可如何已耳,非心悦诚服,有爱於其国与主,而共保持之也。” (1)
be hampered by circumstances; be in an unfavourable situation. (2)

自爱自怜!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汉也难免的,何况区区寻常人!冷眼看去,也许只觉得那托自尊大狂妄得可笑;可是这只见了真理的一半儿。掉过脸儿来,自爱自怜确也有不得不自爱自怜的。幼小时候有父母爱怜你,特别是有母亲爱怜你。到了长大成人,“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娘这样看时就不必再爱怜你,至少不必再像当年那样爱怜你。——女的呢,“嫁出门的女儿,泼出门的水”;做母亲的虽然未必这样看,可是形格势禁而且鞭长莫及,就是爱怜得着,也只算找补点罢了。爱人该爱怜你?然而爱人们的嘴一例是甜蜜的,谁能说“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真有那么回事儿?赶到爱人变了太太,再生了孩子,你算成了家,太太得管家管孩子,更不能一心儿爱怜你。你有时候会病,“久病床前无孝子”,太太怕也够倦的,够烦的。住医院?好,假如有运气住到像当年北平协和医院样的医院里去,倒是比家里强得多。但是护士们看护你,是服务,是工作;也许夹上点儿爱怜在里头,那是“好生之德”,不是爱怜你,是爱怜“人类”。——你又不能老呆在家里,一离开家,怎么着也算“作客”;那时候更没有爱怜你的。可以有朋友招呼你;但朋友有朋友的事儿,那能教他将心常放在你身上?可以有属员或仆役伺候你,那——说得上是爱怜么?总而言之,天下第一爱怜自己的,只有自己;自爱自怜的道理就在这儿。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2002。
(3) 《朱自清散文》,人民文学,2005。

Monday, January 05, 2009

折腾

折腾 (zhe1 teng0)

折腾:1.翻腾;反复。《红楼梦》第六二回:“要是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 老舍 《四世同堂》七十:“翻来覆去的,他的脑中只折腾着这一句话:‘报应!报应!’” 冰心 《我的学生》:“门都向外开,窗户一扇都关不上!拆了又安,安了又拆,折腾了几十回。”
2.折磨。 巴金 《探索集·究竟属于谁》:“我们的祖国母亲,再也经不起那样大的折腾了。”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我们这地方的穷苦人叫军阀 王家烈 、地主 二阎王 折腾的少吃没穿。”
3.挥霍;糟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叁部十:“现在厂里的事管不了哪,退补,厂也不是我的哪,反正把这些企业折腾完了就没事啦。” (1)
1. to toss about;
2. indulge or spend freely: 他把上万家当都折腾了 he has squandered away a fortune of over ten thousand dollars. (2)

cf. 折磨: v.i. & n., a series of mishaps, hardships or slow torture by mistress: 经过了这场折磨 after the series of persecutions. (2)

但是好了,对于希望了解中国想法的国际媒体来说,“不折腾”三个字如何翻译呢?

网络上,读者主动搜集了五花八门的各种译法,像“翻来倒去”(don't flip flop),“别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别反复”(don't sway back and forth)、不踌躇(no dithering),还有翻译成“没有重大变化”(no major changes)的。

闲聊时与英语媒体的同行说到上述译法,觉得都不够精彩,没有把“折腾”里头还带着的“混乱”、“自我消耗”涵义体现出来。(3)

个人觉得北方人说的“折腾”,倒跟江浙沪一带说的“作”有相通之处。:) 欢迎大家都来试试翻译。 --eltee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胡锦涛报告“不折腾” 翻译方法难倒国际媒体,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2/1013169656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