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9, 2008

狂狷

狂狷 (kuang2 juan1)

狂狷:亦作“ 狂獧 ”。
1.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爲也。’”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於善道。狷者,守节无爲。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恒一。”《孟子·尽心下》:“ 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爲也。”焦循 正义:“此亦见《论语·子路篇》,獧作‘狷’。” 南朝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素门凡流,轮翮无取,进谢中庸,退慙狂狷。”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六:“ 孔子 取狂獧,以其无利欲之心,便可以进道,非谓狂獧足以尽道。” 柳亚子 《哭仲穆》诗:“相逢乍忆过 江 年,狂狷殊途笑我颠。”
2.狂妄褊急。书疏中常用作谦辞。《汉书·刘辅传》:“臣闻明王垂宽容之听,崇谏争之官,广开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伏惟特宽狂狷,不赐诛责,生死荣幸,无任感恩攀恋惶惧汗慄之至。” 宋 朱熹《与陈丞相书》:“然 熹 之狂獧朴愚,不堪世用,明公知之,盖有素矣。”
3.洁身自好。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昔狂狷华士……隐於海隅,而 太公 诛之。” 宋 叶适 《上西府书》:“伏念天子明圣……於是屡下直言之诏,招采山巖遁逸之士,狂狷朴野之人。” 清 姚鼐 《赠侍潞川》诗:“走昔少年时,志尚在狂狷。”
4.放纵,不遵礼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叁》:“﹝ 禰衡 ﹞恃才倜傥,肆狂狷于无妄之世。” 宋 苏轼《上富丞相书》:“昔 范公 收天下之士,不考其素,苟可用者,莫不咸在,虽其狂獧无行之徒,亦自效于下风。” 瞿秋白《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文学》七:“使读者感觉他那些矫激的愤世嫉俗的狂狷行为,确是为环境所压迫,不得不发的。”
5.指放纵而不遵礼法的人。 唐 李绅 《州中小饮便别牛相》诗:“从此别离长酩酊, 洛阳 狂狷任椎埋。”
6.指犯分跋扈。 汉 桓宽 《盐铁论·讼贤》:“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狂狷不逊,忮害不恭,刻轹公主,侵陵大臣。”《後汉书·李固传》:“ 固 受任之後,东南跋扈,两州数郡,千里萧条,兆人伤损,大化陵遟,而诋疵先主,苟肆狂狷。” (1)
the impetuous and the overcautious, two types described by Mencius. (2)

中庸之道既以明理为发端,所以绝对没有玄学色彩,不像西洋基督教把整个道学以一段神话为基础。(按《创世记》第一章记亚当吃苹果犯罪以致人类于万劫不复,故有耶稣钉十字架以赎罪。假使亚当不吃苹果,人类即不堕落,人类无罪,赎之谓何,耶稣降世,可一切推翻,是全耶教教义基础,系于一个苹果之有无。保罗神学之论理基础如此,不亦危乎?)人文主义的理想在于养成通达事理之士人。凡事以近情近理为目的,故贵中和而恶偏倚,恶执一,恶狂狷,恶极端理论。罗素曾言:“中国人于美术活力求细腻,于生活力求近情”“In art they aim at being exquisite and in life at being reasonable”(见《论东西文明之比较》一文)。在英文,所谓do be reasonable即等于“毋苛求”、“毋迫人太甚”。对人说“你也得近情些”,即说“勿为已甚”。所以近情,即承认人之常情,每多弱点,推己及人,则凡事宽恕、容忍,而易趋于妥洽。妥洽就是中庸,尧训舜“允执其中”,孟子日“汤执中”,礼记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用白话解释就是这边听听,那边听听,结果打个对折,如此则一切一贯的理论都谈不到。譬如父亲要送儿子入大学,不知牛津好,还是剑桥好,结果送他到伯明罕。所以儿子由伦敦出发车过不烈出来,不肯东转剑桥,也不肯西转牛津,便只好一直向北去到伯明罕。那条伯明罕的路,便是中庸之大道。虽然讲学不如牛津与剑桥,却可免伤牛津、剑桥的双方好感。明这条中庸主义的作用,就可以明中国历年来政治及一切改革的历史。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评以再思可矣,也正是这个中和的意思,再三思维,便要想入非非。可见中国人,连用脑都不肯过度。故如西洋作家,每喜立一说,而以此一说解释一切事实。例如亨利第八之娶西班牙加特琳公主,Froude说全出于政治作用,Bishop Creighton偏说全出于色欲的动机。实则依庸人评判,打个对折,两种动机都有,大概较符实际。又如犯人行凶,西方学者,唱遗传论者,则谓都是先天不是;唱环境论者,又谓一切都是后天不是。在我们庸人的眼光,打个对折,岂非简简单单先天后天责任要各负一半?中国学者则少有此种极端的论调。如 Picasso(毕加索)拿Cezanne(塞尚)一句本来有理的话,说一切物体都是三角形、圆锥形、立方体所并成,而把这句话推至极端,创造立体画一流,在中国人是万不会有的。因为这样推类至尽,便是欠庸见(commonsense)。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