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葸 (wei4 xi3)
畏葸:畏惧;胆怯。 清 王韬 《重刻<徐忠烈公遗集>序》:“畏葸退缩,坐失事机。”《清史稿·高宗纪四》:“﹝ 乾隆叁十六年五月﹞乙巳, 阿桂 以畏葸褫职,降兵丁効力。”茅盾 《清明前後》第一幕:“一向谨慎忠厚的她,现在‘发展’成为畏葸而忧郁。” (1)
timid, timorous. (2)
葸:畏惧;胆怯。《论语·泰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何晏 集解:“葸,畏惧之貌。” 宋 王安石 《洪範传》:“今或以爲天有是变,必由我有是罪以致之;或以爲灾异自天事耳,何豫于我?我知修人事而已。盖由前之説,则蔽而葸,由後之説,则固而怠。”《清史稿·太祖纪》:“尔平日雄族党间,今乃畏葸如是耶?” (1)
凡健全的国民不可不谈政治,凡健全的国民都有谈政治的天职,我们必须明白所谓勿谈政治,实只是中国民族已成败类的一个象徵,勿谈政治是中国民族病态的著现,即中国民族普通惰性的表见,并没有什麽精深的学理。……此种遇事畏葸,消积,苟且偷安的态度,是否东方文明的特色,我们很可以仔细考量一下。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