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 (fang1 wai4)
方外:1.区域、范围之外。方位之外。《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此居於图东方方外。”
2.域外;边远地区。《史记·叁王世家》:“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魏书·程骏传》:“今天下虽谧,方外犹虞。”
3.京畿之外。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布教都畿,班政方外。”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八:“ 明肃太后 临朝,一日问宰相曰:‘ 福州 陈绛 ,贜污狼藉,卿等闻否?’ 王沂公 对曰:‘亦颇闻之。’太后曰:‘既闻而不劾,何也?’ 沂公 曰:‘方外之事,须本路监司发擿。’”
4.世俗礼法之外。《文子·精诚》:“ 老子 曰:‘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于方外……不拘于世,不繫于俗。’” 叁国 魏 曹植 《七启》:“俯倚金较,仰抚翠盖。雍容暇豫,娱志方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阮 ( 阮籍 )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宋 陆游 《白发》诗:“平昔乐方外,固与功名疏。”
5.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淮南子·俶真训》:“﹝真人﹞骑蜚廉而从敦圄,驰於方外,休乎宇内。” 唐 权德舆 《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诗:“方外叁贤人,惠然来相亲。” 明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妾身拟入空门,顿把红妆净洗……敢进斝于舟中,愿缔盟于方外。”
6.指方外之人。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顾况 志尚疎逸,近于方外。”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学士文人、布衣方外之属,进书献画,望泽希荣。”
7.使身外事物合乎规范。《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颖达 疏:“‘义以方外’者,用此义事以方正外物。” 明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名虽不同,功夫只是一事,就如《易》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
territory beyond China; 方外人 Buddhist, Taoist monks. (2)
有人也许是以为嘴只管吃饭而不作别用,对人乃钳口结舌,一言不发,这样的人在谈话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谈话,和演戏一样,是需要听众的,这样的人正是理想的听众。欧洲中古时代的一个严肃的教派Carthusian monks 以不说话为苦修精进的法门之一,整年的不说一句话,实在不易。那究竟是方外人,另当别论,我们平常人中却也有人真能寡言。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
(3) 《梁实秋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