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7, 2009

恝置

恝置 (jia2 zhi4)

恝置:犹言淡然置之,置之不理。 清 曾国藩 《答刘孟容书》:“二年叁辱书,一不报答,虽槁木之无情,亦不恝置若此,性本嬾怠。”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复往 广州 ,次至 上海 ,是时与我偕行者,本一旧日学生,曾共患难,相助既久,恝置遂难。” (1)
ignore. (2)

恝:忽略;淡然。《孟子·万章上》:“夫 公明高 以孝子之心,爲不若是恝。” 赵岐 注:“恝,无愁之貌。” 焦循 正义:“忽忘於心,即是无愁。”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不知君臣义重,家国忧深,圣贤去 鲁 去 齐 ,不若是恝者,非以一去爲难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归时,尚有功名之念,不恝於怀。” 章炳麟 《记印度西婆耆王记念会事》:“今兹开会,虽陈钟鼓,唱国歌,犹 田横 之徒不敢哭而歌《蒿里》也,终藉他人之口爲之激昂其气,今伯乃教之使爲牛後,何其恝耶?” (1)

“这实在都是真的。希腊有过梭格拉底,印度有过释迦牟尼,中国有过孔子老子,他们都被尊崇为圣人,但是在现今的本国人民中间,他们可以说是等于不曾有过。我想这原是当然的,正不必代为无谓的悼叹。这些伟人倘若真是不曾存在,我们现在当不知怎么的更为寂寞,但是如今既有言行流传,足供有知识与趣味的人的欣赏,那也就尽够好了。”这里所说本是聊以解嘲的话,现今又已过了二十春秋,经历增加了不少,却是终未能就此满足,固然也未必真是床头摸索好梦似的,希望这些思想都能实现,总之在浊世中展对遗教,不知怎的很替圣贤感觉得很寂寞似的,此或者亦未免是多事,在我自己却不无珍重之意。前致废名书中曾经说及,以有此种怅惘,故对于人间世未能恝置,此虽亦是一种苦,目下却尚不忍即舍去也。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女史

女史 (nv3 shi3)

女史:1.古代女官名。以知书妇女充任。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等事。或为世妇下属,掌管书写文件等事。《周礼·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汉书·外戚传下·班倢伃》:“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隋 世 王劭 上疏,请依古法,复置女史之班,具録内仪,付於外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女秀才》:“凡诸宫女曾受内臣教习,读书通文理者,先爲女秀才。递陞女史,陞宫官,以至六局掌印。”
2.对知识妇女的美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蒋苕生 太史序 玉亭女史之诗曰:‘离象文明,而备位乎中;女子之有文章,盖自天定之。’” 清 赵翼有《题女史骆佩香秋灯课女图》诗。 (1)
an educated girl or woman. (2)

对于现今在家庭里的青年女性有一件希望的事,便是为得将来可以做得丈夫的伴侣,做得儿女的教师,又使得自己的心贤明聪慧,温雅开阔,在短的一生里享受长的精神上的快乐起见,每日至少要有一小时,就是在晚上把睡眠时间减省下来也好,养成读书的习惯。外国的女人就是在火车里也不放下书籍,日本则平安朝以后的女人大抵不爱读书,虽然男子也是一样。近时年青的女子在结婚以前还在读书,及至做了家庭里的人,便是心爱的小说也再不拿起来了。说是家庭的事务烦忙么,其实说废话所耗费的时间着实不少。或者因为职业关系,全无余暇的人也会有的,但是只要用心,在一星期中省出一两小时的读书时间并非不可能。故樋口一叶女史在家中做着副业,供给一家数口,却也能够那么样的著作和读书。(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菲薄

菲薄 (fei3 bo2)

菲薄:1.鄙陋。指德才等。常用为自谦之词。《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 王逸 注:“质性鄙陋无所因也。”《史记·孝武本纪》:“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 唐 王昌龄 《咏史》:“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明 徐渭 《为请夏新建伯封爵疏》:“臣本菲薄,赖陛下圣仁,令臣提督 浙江 学校。”
2.微薄。指物的数量少、质量差。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只是聘礼菲薄,还要求令尊海涵。”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礼物﹞真是菲薄得很,希望阁下笑纳。”
3.指微薄之物。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升阶伛偻荐餔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4.刻苦俭约。《文选·张衡<东京赋>》:“ 文 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 薛综 注:“菲薄,谓俭约。”《後汉书·杨震传》:“陛下以边境未宁,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新唐书·虞世南传》:“圣人深思远虑,安於菲薄,爲长久计。” 胡适 《先母行述》:“先母自奉极菲薄,而待人接物必求丰厚。”
5.薄。与“厚”相对。 鲁迅 《野草·复仇》:“用一柄尖锐的利刃,只一击,穿透这桃红色的、菲薄的皮肤。” 郭沫若 《月光下》:“脸,呈着暗灰色,菲薄的嘴唇在痉挛。”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雪下着,一会在柈上盖上菲薄一层鹅的绒毛似的白花花的雪。”
6.轻视。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传》:“ 范蠡 其始居 楚 ,曰 范伯 。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叁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清 秦笃辉 《平书·经学上》:“ 宋 儒説经,好爲新解,妄斥 汉 儒。 朱子 却不甚菲薄 郑康成 。” 李大钊 《研究历史的任务》:“我们不能见了 格罗忒 ,便来菲薄 希罗陀德 。” (1)
unworthy, small (gift, etc.): 妄自菲薄 (one should not) underestimate oneself. (2)

菲:微薄;使之微薄。《礼记·坊记》:“故君子不以菲废礼。”《论语·泰伯》:“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大军北伐,都下米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先监遗事纪略》:“菲饮食,淡滋味。” 叶圣陶 《穷愁》:“顾所赢殊菲,殊不逮赴校之日。” (1)

传道者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想这本来也是很自然很平常的道理,不过是民族主义思想之意识地发现到文学上来罢了。这个主张的理由明若观火,一国的文学如不是国民的,那么应当如何,难道可以是殖民的或遗老的么?无论是幸不幸,我们既生为中国人,便不自主地分有汉族的短长及其运命。我们第一要自承是亚洲人(“Asiatics”!)中之汉人,拚命地攻上前去,取得在人类中汉族所应享的幸福,成就所能做的工作,——倘若我们不自非薄,不自认为公共的奴才。只可惜中国人里面外国人太多,西崽气与家奴气太重,国民的自觉太没有,所以政治上既失了独立,学术文艺上也受了影响,没有新的气象。国民文学的呼声可以说是这种堕落民族的一针兴奋剂,虽然效果如何不能预知,总之是适当的办法。(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甘寝

甘寝 (gan1 qin3)

甘寝:静卧;安睡。《庄子·徐无鬼》:“ 孙叔敖 甘寝秉羽而 郢 人投兵。” 唐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即冥然长辞,如得甘寝,无复恨矣。” 宋 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之二:“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墻东人响屐。”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秦生》:“壶既尽,始解衣甘寝。” (1)
甘睡: a sweet sleep. (2)

又如陶渊明拟輓歌辞之叁云:「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这样的死人的态度真可以说是閒适极了,再看那些参禅看话的和尚,虽似超脱,却还念念不忘腊月二十八,难免陶公要攒眉而去。夫好生恶死人之常情也,他们亦何必那麽视死如甘寝,实在是「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耳,唯其无奈何所以也就不必多自扰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此所谓閒适亦即是大幽默也。但此等难事唯有贤达能做得到,若是凡人就是平常烦恼也难处理,岂敢望这样的大解放乎。总之閒适不是一件容易学的事情,不佞安得混冒,自己查看文章,即流连光景且不易得,文章底下的焦躁总要露出头来,然则閒适亦只是我的一理想而已,而理想之不能做到如上文所说又是当然的事也。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Monday, February 23, 2009

私淑

私淑 (si1 shu1)

私淑:私自敬仰而未得到直接的传授。《孟子·离娄下》:“予未得爲 孔子 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赵岐 注:“淑,善也。我私善之於贤人耳,盖恨其不得学於大圣也。”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虽以 熹 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 明 唐寅 《谒故福建佥宪永锡陈公祠》诗:“私淑高风重拜谒,秋林残日古城西。”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青年的九月》:“自己承认衷心私淑的是‘ 克列晏梭 是吾师’。” (1)
polite respectful form of address for a master from whom one has not had direct tuition: 私淑弟子 disciple or pupil who has not been instructed personally by a master. (2)

c.f. 亲炙 http://dailychineseword.blogspot.com/2006/06/blog-post_08.html

最近,我请汤序波先生编选其祖父汤炳正的书信集以备出版。汤炳正先生是真正“私淑太炎”的弟子,他的通信集中,即有写给章太炎的夫人的一批信。汤先生是学界公认的楚辞专家,曾任中国屈原学会第一任会长。汤先生1988年在致汤序波的信中,这样提到文怀沙:“从报刊上看,不少人的学术成就并不大,却由于大事宣扬,名气很高。我一向反对这一套,现在看来,应当注意。你所提到的‘沙翁’,大概是指‘文怀沙’,此人学术水平不高,仅仅翻译了几篇屈赋,怎能与郭(沫若),游(国恩)二公并称呢?” (3)

上面例句中作者似乎误解了“私淑”的含义,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自称“私淑太炎”,何以区分“真正”与否? --eltee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2002。
(3) 文怀沙的真实年龄 国学大师的荒诞人生,李辉,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wenhuaisha2.txt

Friday, February 20, 2009

褊急

褊急 (bian3 ji2)

褊急:1.气量狭隘,性情急躁。《诗·魏风·葛屦序》:“ 魏 地陿隘,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 孔颖达 疏:“褊急,言性躁。”《南史·宋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豁达大度, 汉祖 之德;猜忌褊急, 魏武 之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忠厚之意,溢於言表,再叁吟诵,觉褊急之气都消。”
2.形容衣裳小而紧。 (1)
nervous, impatient. (2)

c.f. 褊浅 http://dailychineseword.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_21.html

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但是看古代或外国文学才有此种作品,自己还梦想不到有能做的一天,因为这有气质境地与年龄的关系,不可勉强。像我这样褊急的脾气的人,生在中国这个时代,实在难望能够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hursday, February 19, 2009

赅博

赅博 (gai1 bo2)

赅博:1.犹博通。 晋 葛洪 《神仙传·王烈》:“常与人谈论五经百家之言,无不赅博。”一本作“ 该博 ”。
2.渊博。 宋 刘斧 《青琐高议·骊山记》:“应制科,辞理优赡赅博。”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 杨用修 席芬名阀,涉笔瑰丽。自负见闻赅博,不恤杜譔肆欺。” (1)
encyclopedic; erudite. (2)

赅:完备,齐全。《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 成玄英疏:“赅,备也。” (1)

我到现在做起国文教员来,这实在在我自己也觉得有点古怪的,因为我不但不曾研究过国文,并且也没有好好地学过。平常做教员的总不外这两种办法,或是把自己的赅博的学识倾倒出来,或是把经验有得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但是我于这两者都有点够不上。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2002。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稗贩

稗贩 (bai4 fan4)

稗贩:小贩;买贱卖贵以取利的人。《梁书·武帝纪上》:“掖庭有稗贩之名,姬姜被干殳之服。”《新唐书·陆贽传》:“税侯王之庐,算稗贩之缗。”《宋史·高若讷传》:“ 王蒙正 知 蔡州 , 若讷 言:‘ 蒙正 起稗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 郴州 ,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明 方孝孺 《守素斋记》:“非若拱把之材、稗贩之富之易爲起灭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一:“稗贩于千里之外,岁一往还,虽获利十之二,世犹谓之窘贾矣。” 章炳麟 《东夷诗》之四:“叁岁术已尽,腹空如匏壶,转向 大秦 去,稗贩穹锱铢。” (1)
pedlar. (2)

稗:小。稗实细小,又非谷物,故以形容卑微。 (1)

禅宗的语录看了很有趣,实在还是不懂,至于参证的本意,如书上所记俗僧问溪水深浅,被从桥上推入水中,也能了解而且很是佩服,然而自己还有跳下去的意思,单看语录有似意存稗贩,未免惭愧,所以这一类书虽是买了些,都搁在书架上。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uesday, February 17, 2009

困学

困学 (kun4 xue2)

困学:有所不通才学习。语出《论语·季氏》:“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困,谓有所不通。”后用以指刻苦学习。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困学违从衆,明公各勉旃。” 宋 朱熹 《困学》诗:“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 清 赵翼 《钱竹汀宫詹挽诗》:“直自深宁王叟後,又添困学析秋豪。” (1)
study hard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eltee

世界语是我自修得来的,原是一册用英文讲解的书,我在暑假中卧读消遣,一连两年没有一口气把它读完,均归无用,至第三年乃决心把这五十课学习完毕,以后借了字典的帮助渐渐的看起来,那时世界语很不易得”,只知道在巴黎有书店发行,恰巧蔡子民先生行遁欧洲,便写信托他代买,大概寄来了有七、八种,其中有世界语文选与波兰小说选集至今收藏着,民国十年,在西山养病的时候,曾从这里边译出几篇波兰短篇小说,可以作为那时困学的纪念。世界语的理想是很好的,至于是否实现则未可知,反正事情之成败与理想之好坏,是不一定有什么关系的。我对于世界语的批评,是这太以欧语为基本,不过如替柴孟诃甫设想也是无可如何的,其缺点只是在没有学过一点欧语的中国人,还是不太容易学会而已。 (2)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Friday, February 13, 2009

烂漫

烂漫 (lan4 man4)

烂漫:亦作“ 烂熳 ”。亦作“ 烂缦 ”。
1.形容光彩四射。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丹彩之饰,徒何爲乎,澔澔汗汗,流离烂漫。”
2.色泽绚丽。 南朝 梁 沈约 《奉华阳王外兵》诗:“烂熳蜃云舒,嶔崟山海出。”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 锦里 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因见月色如昼,殿庭下桃李盛开,烂熳如锦,来此赏翫。”
3.杂乱繁多貌。《文选·马融<长笛赋>》:“详观夫曲胤之繁会丛杂,何其富也。纷葩烂漫,诚可喜也;波散广衍,实可异也。” 吕向 注:“纷葩烂漫,声乱而多也。” 南朝 齐 谢朓 《秋夜讲解》诗:“琴瑟徒烂熳,姱容空满堂。” 宋 叶适 《祈雪文》:“ 淳 绍 之交,大雪烂漫,平地累尺,而人以过寒爲患。” 清 孙枝蔚 《长歌复短歌》:“词赋烂熳终无益,焉能致主 唐 虞初。”
4.形容草木茂盛。 唐 陈子昂 《大周受命颂·庆云章》:“南风既薰,丛芳烂漫,郁郁纷纷。” 宋 叶适 《祭林叔和文》:“春笋秋花,烂熳牕几。” 宋 苏舜钦《吴越大旱》诗:“寻常秔穄地,烂漫长荆棘。” 清 金人瑞 《长夏作》诗:“花叶陆续春,瓜荳烂熳秋。”
5.精彩杰出。 清 戴名世 《<四逸园集>序》:“呜呼!当 明 之晚节,士大夫争爲坛坫,以炫声名;一时菁华烂熳者,何可胜数!” 清 戴名世 《与刘言洁书》:“观其菁华烂熳之章,与夫考据排纂之际,出其有惟恐不尽焉,此其所以枵然无有者也!”
6.陵替。 汉 扬雄 《大司农箴》:“帝王之盛,咸在农殖,季 周 烂漫,而东作不勑,膏腴不穫,庶物并荒。”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宣和殿 後,又剏立 保和殿 者。左右有 稽古 、 博古 、 尚古 等诸阁。咸以贮古玉印玺,诸鼎彝礼器、法书图画尽在。然世事则益烂熳,上志衰矣,非复前日之敦尚考验者。”
7.浩荡。形容水势大。 南朝 宋 鲍照 《自砺山东望震泽》诗:“烂漫潭洞波,合沓崿嶂云。” 唐 韩愈 《别知赋》:“始参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流。” 朱熹校:“‘烂漫’本或作‘烂熳’、或作‘澜漫’,云大水也。” 宋 王禹偁 《别丹水》诗:“曾经烂漫濯吾缨,忍别潺湲月下声。”泛指声势广阔、壮大。 陈毅 《十年》诗:“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飘扬海外,散播农村。” 俞平伯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及至到了‘叁潭印月’,灯歌又烂缦起来了,人反而倦了。”
8.谓放浪,不拘形迹;豪放,不受拘束。 南朝 梁 江淹 《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 唐 李白 《江南春怀》诗:“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清 钱谦益 《奉赠太傅崇明侯弢武杜公诗》之二:“挥毫烂熳头风檄,击缶苍茫耳热歌。”
9.淫荡;淫佚。 汉 刘向 《列女传·夏桀末喜》:“ 桀 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於後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爲奇伟戏者,聚之于傍。造烂漫之乐,日夜与 末喜 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魏书·乐志》:“叁代之衰,邪音间起,则有烂漫靡靡之乐兴焉。”《朱子语类》卷一叁叁:“ 秦桧 自虏中归,见虏人溺於声色宴安……日夜烂熳。”
10.散乱;分散。《庄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 成玄英 疏:“烂漫,散乱也。”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有菜名曰‘芸薇’,类有叁种,紫色者最繁,味辛,其根烂熳。” 宋 王安石 《和中甫兄春日有感》:“娇梅过雨吹烂熳,幽鸟迎阳语啾唧。” 丁玲 《母亲》四:“白色的野玉簪,烂缦的洒在那些嫩绿的草间。”
11.蔓延;弥漫。 南朝 齐 谢朓 《咏兔丝》:“烂熳已万条,连绵复一色。” 唐姚合 《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遶行香烂熳,折赠意缠绵。” 唐 韩愈 《女挐圹铭》:“ 愈 之爲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 梁武 事之,卒有 侯景 之败。可一扫刮絶去,不宜使烂漫。” 清 朱彝尊 《送徐中允假还昆山》诗之五:“烂熳厨烟煮野蔬,菘根秋末韭春初。”
12.消散。《楚辞·严忌<哀时命>》:“生天墬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 王逸注:“烂漫,犹消散也。言己生於天地之间,忽若风雨之过,晻然而消散,恨无成功也。烂,一作澜。”
13.谓情感真挚坦率。 唐 杜甫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玕。” 宋 苏舜钦 《和圣俞庭菊》:“得书所赋诗,烂漫感怀抱。”清 顾炎武 《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有时提壶过比邻,笑谈烂漫皆天真。” 冰心 《六一姐》:“童稚烂漫流动的心,在无数的过眼云烟之中,不知怎的就捉得这一个影子,自然不忘的到了现在。”
14.犹熟,酣。 唐 杜甫 《彭衙行》:“衆雏烂熳睡,唤起霑盘餐。” 明 高启《早发土桥》诗:“僕夫昨行苦,烂熳睡正熟。” 清 方文 《天界寺书怀》诗:“烂熳睡终夜,顿觉清心魂。”
15.随意;任意。 南朝 梁 刘缓 《看美人摘蔷薇》诗:“钗边烂熳插,无处不相宜。” 高燮 《己酉秋结寒隐社作诗述意》:“商量欲闢东篱地,更觅黄花烂漫栽。”
16.引申为尽情地;不受拘束地。 宋 司马光 《二月中旬过景灵宫门呈君倚》诗:“周章连日忙,烂漫数宵睡。” 宋 辛弃疾 《武陵春》词:“唤起笙歌烂熳遊,且莫管闲愁。”
17.醉貌;痛饮貌。 唐 杜甫 《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熳倒芳樽。” 仇兆鳌 注:“烂熳,醉貌。” 宋 司马光 《将军行》:“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清 方文 《二客行·赠万遐客瞿客》:“懽肠不觉醉烂熳,清音况复胜丝竹。” 陈叁立 《夜饮秦淮酒楼》诗:“敢幸生还携客共,不辞烂漫听歌喧。” (1)
1. confused, scattered about;
2. glittering;
3. dissolute, given to dissipation;
4. fast asleep, sleeping soundly;
5. 天真烂漫 ingenuous, naive. (2)

民国十年时曾译出俗歌六十首,大都是写游女荡妇之哀怨者,如木下太郎所云,耽想那卑俗的但是充满眼泪的江户平民艺术以为乐,此情三十年来盖如一日,今日重读仍多所感触。歌谣中有一部分为儿童歌,别有天真烂漫之趣,至为可喜,惟较好的总集尚不多见,案头只有村尾节三编的一册童谣,尚是大正己未年刊也。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hursday, February 12, 2009

忠荩

忠荩 (zhong1 jin4)

忠荩:犹忠诚。《叁国志·蜀志·董和传》“後从事於 伟度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伟度 ﹞爲 亮 主簿,有忠荩之效,故见褒述。” 唐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诗:“忠荩不爲明主知,悲来莫向时人説。”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须补报君恩,尽忠荩,安黎庶。” 聂绀弩 《古时候的公务员》:“君主需要臣仆的忠荩,远过于需要他的良心与智慧。” (1)
loyal, honest. --eltee

荩:通“ 进 ”。进用。后引申为忠诚。《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元年》:“ 太祖 嘉 伯玉 忠荩,愈见亲信,军国密事,多委使之。 (1)

更读汤木孙谈落叶的文章,每片树叶在将落之前,必先将所有糖分叶绿等贵重成分退还给树身,落在地上又经蚯蚓运入土中,化成植物性壤土,以供后代之用,在这自然的经济里可以看出别的意义,这便是树叶的忠荩,假如你要谈教训的话。《论语》里有“小子何莫学夫诗”一章,我很是喜欢,现在倒过来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觉得也有新的意义,而且与事理也相合,不过事君或当读作尽力国事而已。 (2)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祓除

祓除 (fu2 chu2)

祓除:1.除灾去邪之祭。《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釁俗。” 郑玄 注:“岁时祓除,如今叁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贾公彦 疏:“一月有叁巳,据上旬之巳而爲祓除之事,见今叁月叁日水上戒浴是也。”《後汉书·礼仪志上》:“是月(叁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爲大絜。”刘昭 注:“《韩诗》曰:‘ 郑国 之俗,叁月上巳,之 溱 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 唐 韩愈《论佛骨表》:“古之诸侯,行弔於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後过弔。”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赵 府上请道士祓除缢鬼,费用由 阿Q 负担。”
2.清除;消除。 李大钊 《战争与人口问题》:“欲有以救之,惟在祓除此等根性。”
3.使纯洁。《国语·周语上》:“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韦昭 注:“祓,犹拂也。”《国语·周语上》:“祓除其心,精也。” 韦昭 注:“精,洁也。” (1)
to abolish, cleanse away. (2)

如哈里孙女士所说,希腊民族不是受祭司支配而是受诗人支配的,结果便是由他们把那些粗材都造成了美的影象了。“这是希腊的美术家与诗人的职务,来洗除宗教中的恐怖分子,这是我们对于希腊的神话作者的最大负债。”我们中国人虽然以前对于希腊不曾负有该项债务,现在却该奋发去分一点过来,因为这种希腊精神即使不能起死回生,也有返老还童的力量,在欧洲文化史上显然可见。对于现今的中国,因了多年的专制与科举的重压,人心里充满着丑恶与恐怖而日就萎靡,这种一阵清风似的祓除力是不可少,也是大有益的。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uesday, February 10, 2009

历历

历历 (li4 li4)

历历:1.清晰貌。《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衆星何历历。” 唐 杜甫 《历历》诗:“历历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宋 孔平仲 《月夜》诗:“更登高处望,历历见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桂庵》:“景物历历,如在目前。”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叁章六:“两岸的风物都历历如画。”
2.逐一,一一。 唐 韩愈 《送李正字归》诗:“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明 高启 《门有车马客行》:“对案未能食,历历问桑梓。”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叁:“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 南京 酒也,此 苏州 酒也。’” 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同治壬戌十月初七日》:“计看此俱已叁过,故历历翻去,殊不费目力。”
3.排列成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楚辞·刘向<九叹·惜贤>》“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汉 王逸 注:“蠡蠡犹历历,行列貌也。” 宋 司马光 《静斋》诗:“聊窥碧甃缺,寒草生历历。”
5.零落貌。 清 钱谦益 《东归漫兴》诗:“招魂倘有 巫阳 在,历历残棋忍重看。”
6.象声词。 唐 曹唐 《赠南岳冯处士》诗:“穿厨历历泉声细,绕屋悠悠树影斜。” 元 耶律楚材 《再用张敏之韵》:“悲歌声历历,雅调韵洋洋。” 明 高启 《鹤瓢》诗之二:“醉听树头风历历,还疑秋傍九皋鸣。” (1)
clear(ly), distinct(ly). (2)

那时影响至今尚有留存的,即是我的对于几个作家的爱好,俄国的果戈理与伽尔洵,波兰的显克威支,虽然有时可以十年不读,但心里还是永不忘记。陀思妥也夫斯奇也极是佩服,可是有点敬畏,向来不敢轻易翻动,也就较为疏远了。摩斐耳的《斯拉夫文学小史》,克罗金的《俄国文学史》,勃兰特思的《波兰印象记》,赖息的《匈牙利文学史论》,这些都是四五十年前的旧书,于我却是很有情分,回想当日读书的感激历历如昨日,给予我的好处亦终未亡失。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Monday, February 09, 2009

景行

景行 (jing3 xing2)

景行:1.高尚的德行。《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郑玄 笺:“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一说,景行(háng),大路。见 朱熹 集传。 汉 蔡邕《郭有道碑文》:“於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 叁国 魏曹丕 《与锺大理书》:“高山景行,私所慕仰。” 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况 汉 魏 二文,皆著遗令,永言景行,常志夙心。” 清 梁斌 《赠李映碧先生》诗之二:“文献岿灵光,斗杓示景行。”
2.犹景仰。 南朝 宋 颜延之 《直东宫答郑尚书》诗:“惜无丘园秀,景行彼高松。” 唐玄宗 《<孝经>序》:“朕尝叁复斯言,景行先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信勇公》:“公生长穷荒,乃知忠义若尔,实爲中原士大夫之所宜景行者也。” (1)
noble character. (2)

上下古今自汉至于清代,我们找到三个人,这便是王充、李贽、俞正燮是也。……他们未尝不知道多说真话的危险,只因通达人情物理,对于世间许多事情的错误不实看得太清楚,忍不住要说,结果是不讨好,却也不在乎。这种爱真理的态度是最可宝贵,学术思想的前进就靠此力量,只可惜在中国历史上不大多见耳。我尝称他们为中国思想界之三盏明灯,虽然很是辽远微弱,在后人却是贵重的引路的标识。太史公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苦雨斋谈》,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