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4, 2009

爰居

爰居 (yuan2 ju1)

爰居:1.海鸟名。《左传·文公二年》:“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 杜预 注:“海鸟曰爰居。”《尔雅·释鸟》:“爰居,杂县。” 邢昺 疏:“爰居,海鸟也,大如马驹,一名杂县。 汉元帝 时, 琅邪 有之。”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爰居时来,助其永号!” 章炳麟《建立宗教论》:“于彼无人格者而行人世交际之礼,比之享爰居以《九韶》者,盖尤甚焉。”
2.迁居。《叁国志·吴志·锺离牧传》:“少爰居 永兴 ,躬自垦田。”《叁国志·吴志·陆瑁传》:“及同郡 徐原 ,爰居 会稽 ,素不相识,临死遗书,託以孤弱, 瑁 爲起立坟墓,收导其子。” (1)
a type of sea bird. --eltee

宋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这的确是一句有经验的话。孔仲尼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虽好,却还只有一半,己之所欲勿妄加诸人,也是同样的重要,我愿世人于此等处稍微吝啬点,不要随意以钟鼓享爰居,庶几亦是一种忠恕之道也。 (2)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生活的况味》,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Wednesday, May 13, 2009

恢恢

恢恢 (hui1 hui1)

恢恢:1.宽阔广大貌。《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史记·滑稽列传序》:“天道恢恢,岂不大哉!” 晋欧阳建 《临终》诗:“恢恢六合间,四海一何宽。” 清纳兰性德 《雨霁赋》:“恢恢碧宇,独露苍穹。目无纤翳,皎魄当空。”
2.宽宏大度貌。《荀子·非十二子》:“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是父兄之容也。” 汉 陆贾 《新语·辅政》:“察察者有所不见,恢恢者何所不容。”《明史·宪宗纪赞》:“践阼之後……恢恢有人君之度矣。” 姚锡钧 《怀人》诗:“恢恢 周侯 奇雅度,平生用世颇自许。” (1)
large: 天网恢恢 God's justice is all-encompassing. (2)

男子几千年来奴使妇女,使她在家庭社会受各种苛待,在当初或者觉得也颇快意,但到后来渐感胜利之悲哀,从不平等待遇中养成的多少习性发露出来,身当其冲者不是别人,即是后世子孙,真是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怪不得别人,只能怨自己。若讲补救之方,只在莫再种因,再加上百十年的光阴淘洗,自然会有转机,像普通那样地一味怨天尤人,全无是处。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流年感忆》,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uesday, May 12, 2009

相形见绌

相形见绌 (xiang1 xing2 jian4 chu4)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一方显得很逊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他一个部曹,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着那红蓝色的顶子,未免相形见绌。”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第一出:“现在的大局,内忧外患,交迫而来,此弱彼强,相形见绌。”亦作“ 相形见拙 ”。 郭沫若 《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皮簧剧在戏剧构成上也占着超越的地位,但把来和近代小说与近代话剧比较,由于内容的陈旧,是不免相形见拙的。” (1)
相形见拙: lose by comparison. (2)

绌:低劣。 清 冯俊 《谋臣论》:“然其短长优绌,不尽出於一轨。” 章炳麟 《訄书·商鞅》:“法家与刀笔吏,其优绌诚不可较哉!” (1)

住在北京很久了,对于北方风土已经习惯,不再怀念南方的故乡了,有时候只是提起来与北京比对,结果却总是相形见绌,没有一点儿夸示的意思。譬如说在冬天,民国初年在故乡住了几年,每年脚里必要生冻疮,到春天才脱一层皮,到北京后反而不生了,但是脚后跟的斑痕四十年来还是存在,夏天受蚊子的围攻,在南方最是苦事,白天想写点东西只有在蚊烟的包围中,才能勉强成功,但也说不定还要被咬上几口,北京便是夜里我也是不挂帐子的。但是在有些时候,却也要记起它的好处来的,这第一便是水。因为我的故乡是在浙东,乃是有名的水乡,唐朝杜荀鹤送人游吴的诗里说:
    君到如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他这里虽是说的姑苏,但在别一首里说:“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这话是不错的,所以上边的话可以移用,所谓“人家尽枕河”,实在形容得极好。北京照例有春旱,下雪以后绝不下雨,今年到了六月还没有透雨,或者要等到下秋雨了吧。在这样干巴巴的时候,虽是常有的几乎是每年的事情,便不免要想起那“水港小桥多”的地方有些事情来了。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流年感忆》,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Monday, May 11, 2009

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 (si1 kong1 jian4 guan4)

司空见惯: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刘尚书 禹锡 罢和州 …… 李司空 罢镇在京,慕 刘 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 刘 於席上赋诗曰:‘……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 江 南刺史肠。’”后因以称事之常见者。《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安公子是前度 刘郎 , 何小姐 是司空见惯,倒也用不着十分羞涩,便举案齐眉,同吃了一顿饭。”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忆》七:“至于华侨被殴辱、房屋被烧毁等等,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平常事情。” (1)
common sight; common occurrence. (2)

日本现今虽然也在竭力模仿文明,有时候不许小说里亲嘴太多,或者要叫石像穿裙子,表明官吏的眼也渐渐淫逸而怕羞了,在民间却还不尽然,浴场的裸体群像仍是“司空见惯”,女人的赤足更不足希奇,因为这原是当然的风俗了。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流年感忆》,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Friday, May 08, 2009

局促

局促 (ju2 cu4)

局促:1.狭窄,不宽敞。 叁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其城郭卑小局促。” 宋 司马光 《王书记以诗相示感遇》诗:“樊笼厌局促,野性那能驯?”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
2.形容见识、心胸或作品的意境狭隘。《文选·傅毅<舞赋>》:“嘉《关雎》之不淫兮,哀《蟋蟀》之局促。” 李善 注:“局促,小见之貌。”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思光 纡缓诞放,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朱子语类》卷一一七:“説下学工夫要多也好,但只理会下学也局促了,须事事理会过。”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 山谷 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 清李渔 《比目鱼·耳热》:“要学 太史公 读书之法,借名山大川做良师益友,使笔底无局促之形。”
3.匆促;短促。 汉 刘桢 《诗》:“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北史·夏侯夬传》:“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後间耳。” 唐 韩偓 《寄友人》诗:“长拟醺酣遗世事,若爲局促问生涯。”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叁九:“有客歎二毛,操觚序 金谷 。酒空人尽去,聚散何局促。”如:只有五分钟,实在太局促了。
4.形容受束缚而不得舒展。《後汉书·仲长统传》:“六合之内,恣心所欲。人事可遗,何爲局促?” 唐 杜甫 《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徘徊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宋 陆游《黄州》诗:“局促常悲类 楚 囚,迁流还叹学 齐 优。” 明唐顺之 《狂歌行赠孟中丞有涯》:“焉能俛首学侏儒,局促羞爲辕下驹。”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男子初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何必一生局促软红尘土中,以爲得计乎?”
5.拘谨,不自然貌。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凡下官见上官,所言殊有条理,不免局促之状。”《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假公子在席上自觉局促,本是能饮的,只推量窄,夫人也不强他。”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叁:“ 朱延年 坐下来很局促,感到 徐总经理 的话里有刺。” (1)
1. narrow-minded;
2. nervous, perturbed, disquieted, discomfited. (2)

四席半一室面积才八十一方尺,比维摩斗室还小十分之二,四壁萧然,下宿只供给一副茶具,自己买一张小几放在窗下。再有两三个坐褥,便可安住。坐在几前读书写字,前后左右凡有空地都可安放书卷纸张,等于一大书桌,客来遍地可坐,客六七人不算拥挤,倦时随便卧倒,不必另备沙发,深夜从壁橱取被摊开,又便即正式睡觉了。昔时常见日本学生移居,车上载行李只铺盖衣包小几或加书箱,自己手拿玻璃洋油灯在车后走而已。中国公寓住室多在方丈以上,而板床桌椅箱架之外无多余地,令人感到局促,无安闲之趣。大抵中国房屋与西洋的相同都是宜于华丽而不宜于简陋,一间房子造成,还是行百里者半九十,非是有相当的器具陈设不能算完成,日本则土木功毕,铺席糊窗,即可居住,别无一点不足,而且还觉得清疏有致。从前在日本旅行,在吉松高锅等山村住宿,坐在旅馆的朴素的一室内凭窗看山,或着浴衣躺席上,要一壶茶来吃,这比向来往过的好些洋式中国式的旅舍都要觉得舒服,简单而省费。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流年感忆》,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hursday, May 07, 2009

冷隽

冷隽 (leng3 juan4)

冷隽:意味深长。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申定舫乐府》:“《铜雀臺》云:‘铜雀臺,分香履,一代雄风长已矣。臺上月明,臺下流水。’《佛骨表》云:‘欲佞佛,及於骨。然顶焚指,意在获福。谓可不死耶,佛如不死那得骨。’二首尤冷隽。” 茅盾 《子夜》九:“ 杜新箨 很大方地回答,附着个冷隽的微笑。” 应修人 《欢愉引》诗:“也有些人会漠漠地对着,或者取些冷隽的字眼儿来戏弄着。”洪深 《辱国的“王宝川”》:“报纸上的批评,对 熊氏算得客气,但不免有委宛而冷隽的微词。” (1)
meaningful, thought-provoking. --eltee

隽:1.鸟肉肥美。《说文·隹部》:“隽,肥肉也。” 段 注本依《广韵》作“鸟肥也。”
2.泛指肥美之肉,美味。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驼峰》:“驼峯之隽,列于八珍。”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禽兽·象》:“人杀一象,衆饱其肉,惟鼻肉最美,烂而纳诸糟邱片腐之,食物之一隽也。”
3.比喻深长的意味。 宋 黄庭坚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吟哦口垂涎,嚼味有馀隽。” (1)

爱罗君(指爱罗先珂,B·R·Epomehk)在中国的时候,政府不曾特别注意,这实在是很聪明的处置,虽然谢米诺夫派的“B老爷”以及少数的人颇反对他。其实他决不是什么危险人物,这是从他作品谈话行动上可以看出来的。他怀着对于人类的爱与对于社会的悲,常以冷隽的言词,热烈的情调,写出他的爱与憎,固此遭外国资本家政府之忌,但这不过是他们心虚罢了。他毕竟还是诗人,他的工作只是唤起人们胸中的人类的爱与社会的悲,并不是指挥人去行暴动或别的政治运动;他的世界是童话似的梦的奇境,并不是共产或无政府的社会。他承认现代流行的几种主义未必能充分的实现,阶级争斗难以彻底解决一切问题,但是他并不因此而承认现社会制度,他以过大的对于现在的不平,造成他过大的对于未来的希望,--这个爱的世界正与别的主义各各的世界一样的不能实现,因为更超过了他们了。想到太阳里去的雕,求理想的自由的金丝雀,想到地面上来的土拨鼠,都是向往于诗的乌托邦的代表者。诗人的空想与一种社会改革的实行宣传不同,当然没有什么危险,而且正当的说来,这种思想很有道德的价值,于现今道德颠倒的社会尤极有用,即使艺术上不能与托尔斯泰比美,也可以说是同一源泉的河流罢。 (2)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流年感忆》,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Wednesday, May 06, 2009

笃旧

笃旧 (du3 jiu4)

笃旧:以深情厚谊待故旧。《南史·王晏传》:“敕特原 诩 。诩 亦笃旧,後拜 广州 刺史。”《南史·韦放传》:“及爲北徐州 ,时有贵族请昏者, 放 曰:‘吾不失信於故友。’乃以息岐 娶 率 女,又以女适 率 子,时称 放 能笃旧。” (1)
treat old friends with with sincerity and kindness. --eltee

我们在明冶四十年前后留学东京的人,对于明治时代文学大抵特别感到一种亲近与怀念。这有种种方面,但是最重要的也就只是这文坛的几位巨匠,加以《保登登几寿》(义曰杜鹃)为本据的夏目漱石、高滨虚子,《早稻田文学》的坪内逍遥、岛村抱月,《明星》,《寿波留》(义曰昴星),《三田文学》的森鸥外、上田敏、永井荷风,与谢野宽诸位先生。三十年的时光匆匆的过去,大正昭和时代相继兴起。各自有其光华,不能相掩盖,而在我们自己却总觉得少年时代所接触的最可留恋,有时连杂志也仿佛那时看见的最好,这虽然未免有点近于笃旧,但也是人情之常吧。 (2)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流年感忆》,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Tuesday, May 05, 2009

逆料

逆料 (ni4 liao4)

逆料:预料。 宋 陈亮 《酌古论·李愬》:“当时之人皆谓其不可,而 愬 独以爲可,遂决意用之,卒能如其意之所逆料。”清 李渔 《比目鱼·奏捷》:“计算神明胆气雄,逆料多奇中。”鲁迅 《彷徨·孤独者》:“他们的第一大问题是在怎样对付这‘承重孙’,因为逆料他关于一切丧葬仪式,是一定要改变新花样的。” (1)
conjecture, predict, expect: 不可逆料 cannot be foreseen or predicted. (2)

我们在日本留学时候,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介绍外国新文学这一件事。但做这事业,一要学问,二要同志,三要工夫,四要资本,五要读者。第五样逆料不得,上四样在我们却几乎全无:于是又自然而然的只能小本经营,姑且尝试,这结果便是译印《域外小说集》。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流年感忆》,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Monday, May 04, 2009

歆羡

歆羡 (xin1 xian4)

歆羡:爱慕;羡慕。《诗·大雅·皇矣》:“帝谓 文王 ,无然畔援,无然歆羡。” 朱熹 集传:“歆,欲之动也;羡,爱慕也。”晋 张协 《七命》:“斯人神之所歆羡,视听之所炜晔也。”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表其行寔,大书深刻,爲不朽之説,使夫来者顾瞻想象,歆羡而咨嗟。” 清 龚自珍《宥情》:“圣人不然,清明而彊毅,无畔援,无歆羡,以其旦阳之气,上达於天。”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 潘太太歆羡之余,却也暗暗怪自己的丈夫手段还欠高。” (1)
to envy (another's beauty, luck =欣羨). (2)

后来压岁钱等等略有积蓄,(鲁迅)于是开始买书,不再借抄了。顶早买到的大约是两册石印本冈元凤所著的《毛诗品物图考》,这书最初也是在皇甫庄见到,非常歆羡,在大街的书店买来一部,偶然有点纸破或墨污,总不能满意,便拿去掉换,至再至三,直到伙计烦厌了,戏弄说,这比姊姊的面孔还白呢,何必掉换,乃愤然出来,不再去买书。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流年感忆》,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

Friday, May 01, 2009

托迹

托迹 (tuo1 ji4)

托迹:犹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处深山或贱位,以逃避世事。明 高启 《送吕山人入道序》:“而其隐也,皆托迹山林爲老氏 之徒。” 明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 清 新小武 《易水饯荆卿》:“因此隐忍迁就,托迹屠沽。” (1)
托身:find accommodation or a place to live in. (2)

废名在北京大学进的是英文学系,民国十六年张大元帅入京,改办京师大学校,废名失学一年余,及北大恢复乃复入学。废名当初不知是住公寓还是寄宿舍,总之在那失学的时代也就失所寄托,有一天写信来说,近日几乎没得吃了。恰好章矛尘夫妇已经避难南下,两间小屋正空着,便招废名来住。后来在西门外一个私立中学走教国文,大约有半年之久,移住西山正黄旗村里,至北大开学再回城内。这一期间的经验与他的写作很有影响,村居,读莎士比亚,我所推荐的《吉诃德先生》,李义山诗,这都是构成《莫须有先生传》的分子。从西山下来的时候,也还寄住在我们家里,以后不知是哪一年,他从故乡把妻女接了出来,在地安门里租屋居住,其时在北京大学国文学系做讲师,生活很是安定,到了民国二十五六年,不知怎的忽然又将夫人和子女打发回去,自己一个人住在雍和宫的喇嘛庙里。当然大家觉得他大可不必,及至沪沟桥事件发生,又很羡慕他,虽然他未必真有先知。废名于那年的冬天南归,因为故乡是拉锯之地,不能在大南门的老屋里安住,但在附近一带托迹,所以时常还可彼此通信,后来渐渐消息不通,但是我总相信他仍是在那一个小村庄里隐居,教小学生念书,只是多“静坐沉思”,未必再写小说了吧。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2002。
(3) 《流年感忆》,周作人,天津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