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6, 2008

径庭

径庭 (jing4 ting2)

径庭:亦作“ 迳廷 ”。
1.门外小路和庭院。《庄子·逍遥游》:“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迳,门外路;庭,堂外地。”清 黄遵宪 《感怀呈樵野尚书丈》诗:“我生遇合如迳廷,累百感心劳万形。”
2.因以喻相距甚远或有差距。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丙编》卷一:“诗意与 狄归昌 同。而其恻怛规戒,涵蓄不露,则大有迳庭矣。”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予同年 吴君 ,顺治 末进士,尝游 武林 ,宿留数月始归。予询以 西湖 、西溪 诸名胜,曰:‘皆不知也。’询其未往游之故,则大笑曰:‘吾跋涉水陆二千馀里,岂爲山水往耶!’予爲先兄 西樵 言之,以爲人嗜好迳庭乃如此。”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夫 黄帝 教熊罴貔貅驱虎, 禹 驱蛇龙, 周公 驱虎豹犀象,射妖鸟,杀水神,与後世幻人诡士所行,其得失岂不迳庭哉!” (1)
directly opposite, mutually incompatible: 大相径庭: there is a va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2)

此为中国文化之一大秘诀。因为中国人能明知足常乐的道理,又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处处想偷闲行乐的决心,所以中国人生活求安而不求进,既得目前可行之乐,即不复追求似有似无疑实疑虚之功名事业。所以中国的文化主静,与西人勇往直前跃跃欲试的精神大相径庭。主静者,其流弊在于颓丧潦倒。然兢兢业业熙熙攘攘者,其病在于常患失眠。人生究竟几多日,何事果值得失眠乎?诗人所谓共谁争历月,赢得鬓边髯。伍庭芳使美时,有美人对伍氏叙述某条铁道造成时,由费城到纽约可省下一分钟,言下甚为得意,伍氏淡然问他,“但是此一分钟省下来时,作何用处?”美人瞠目不能答复。伍氏答语最能表示中国人文主义之论点。因为人文主义处处要问明你的目的何在,何所为而然?这样的发问,常会发人深省的。譬如英人每讲户外运动以求身体舒适(keeping fit),英国有名的滑稽周报 Punch 却要发问,“舒适做什么用”?(fit for what?原双关语,意为“配做什么用?”)依我所知这个问题此刻还没回答,且要得到圆满回答,也要有待时日。厌世家曾经问过,假使我们都知道所干的事是什么,世上还有人肯去干事吗?譬如我们好讲妇女解放自由,而从未一问,自由去做甚?中国的老先生坐在炉旁大椅上要不敬的回答,自由去婚嫁。这种人文主义冷净的态度,每易煞人风景,减少女权运动者之热诚。同样的,我们每每提倡普及教育,平民识字,而未曾疑问,所谓教育普及者,是否要替逐日邮报及 Beaverbrook 的报纸多制造几个读者?自然这种冷静的态度,易趋于守旧,但是中西文化精神不同之情形,确是如此。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08

灾黎

灾黎 (zai1 li2)

灾黎:灾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妖言惑众》:“ 江 南北大旱,民人饑馑, 方荣升 窃谓灾黎易动,起意倡乱。”清 昭槤 《啸亭杂录·辛酉工赈》:“﹝ 明安 ﹞特建席棚以处灾黎,凡活者数百万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虽然这些也是穷人,然而比较起被灾的地方那些灾黎,是那一处轻,那一处重呢?” (1)
victims (of a disaster). (2)

黎:黎民,民众。《诗·小雅·天保》:“羣黎百姓,徧爲尔德。”郑玄 笺:“黎,衆也。羣衆百姓,徧爲女之德言则而象之。”明 潘桂 《瑞石赋》:“惠遗黎非小补兮,嗣嘉穀於秋成。”谢觉哉 《感旧》诗:“坟荒草陈血色新,叁 楚 遗黎长饮恸。” (1)

今日中国,必有物质文明,然后才能讲到精神文明,然后才有余闲及财力来保存国粹。在一个盗贼猖炽灾黎遍野,舟行有海盗,旱行有山贼,跑入租界又有绑匪的国家,大家衣食财产尚不能保存,精神文明是无从顾到的。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08

矜伐

矜伐 (jin1 fa2)

矜伐:恃才夸功;夸耀。《叁国志·魏志·邓艾传》:“ 艾深自矜伐,谓 蜀 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 吴汉 之徒,已殄灭矣。’”《隋书·李谔传》:“虽勤比大禹 ,功如 师望 ,亦不得厚自矜伐。” 宋 苏轼 《石鼓歌》:“勳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章炳麟《五无论》:“而人之于杀,顾有悍然矜伐其能者:上者,铭之钟石,著之史书;虽穷而在下者,亦因是得称爲好汉。” (1)
不矜不伐:be neither arrogant nor boastful. (2)

伐:自我夸耀。《易·繫辞上》:“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孔颖达 疏:“劳而不伐者,虽谦退疲劳而不自伐其善也。” 唐 元稹 《唐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自是,南阳王 勳名显於代,性卑顺不伐。”《水浒传》第一百回:“ 宋江 将 萧嘉穗 用奇计克复城池,保全生灵,有功不伐,超然高举。” (1)

国粹家每每要效辜鸿铭的故智。虽然身穿用洋针洋线洋布做成的衣服,……,坐的又是西洋机器造成的舟车,却一味要鄙夷物质,矜伐吾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2002。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晦冥

晦冥 (hui4 ming2)

晦冥:昏暗;阴沉。《史记·高祖本纪》:“是时雷电晦冥,太公 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 唐 李白 《梁甫吟》:“叁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鬼神》:“暴风急雨忽至,雷电随之,渐觉晦冥。”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 乾元 二年叁月,两军战于 安阳河 北,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晦冥,咫尺不辨。” (1)
dusky, dim, murky. (2)

冥:昏暗;不明。《老子》:“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史记·龟策列传》:“正昼无见,风雨晦冥。” 元 何中 《立秋夕作》诗:“未事冥难测,閒心远作愁。 (1)

所以现代的青年,正在闹着思想界的饥荒,如在风雨晦冥之夕,走入迷径,莫知适从。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2002。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Monday, September 22, 2008

非笑

非笑 (fei1 xiao4)

非笑:讥笑。《汉书·息夫躬传》:“人有上书言 躬 怀怨恨,非笑朝廷所进。”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天下之人见其若是,遂相与非笑而诋斥之。”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忆》二:“这一行动在开始虽然也曾遭到亲友们的非笑,但因我坚决不动摇,随后也就有些人跟着来学了。” (1)
scoff at, make fun of. (2)

推而至于后世的著作家,大概都可看出文人与学者骨格的不同,或互相倾轧非笑,如宋元佑时,道学先生的程伊川与彻底是一个文人的苏东坡,一个为崇政殿说书,一个为翰林学士,两人的互相嘲讽,足以代表文人学者之两不相容。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灯熄灭了 月亮是寂寞的眼 
静静看着 谁孤枕难眠
远处传来那首熟悉的歌 
那些心声为何那样微弱

最真的梦 你现在还记得吗
你如今也是 一个有故事的人
天空下着一样冷冷的雨 
落在同样的世界 
昨天已越来越遥远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会让你轻轻跟着和 
牵动我们共同过去 记忆从未沈默过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会让你轻轻跟着和 
随着我们生命起伏 一起唱的主题歌

我现在唱的这首歌 若是让你想起了我 
涌上来的若是寂寞 我想知道为什么

我现在唱的这首歌 就代表我对你诉说 
就算日子匆匆过去 我们曾一起走过

周华健

Boomp3.com

Friday, September 19, 2008

疏宕

疏宕 (shu1 dang4)

疏宕:亦作“疎宕”。亦作“疎荡”。
1.放达不羁。《北史·薛憕传》:“ 憕 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 宋 叶适《通直郎致仕总幹黄公行状》:“是翁奋立寒苦,爲乡先生,天质疎宕,不避就向背,教子必自达於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徐伯龄》:“性颖敏,每书一目终身,但疎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跣足蓬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刘寓生》:“同年 刘奇进 ,在同馆中最年少,疏宕有美质。”
2.谓声调抑扬顿挫,文气流畅奔放。 宋 苏轼 《琴操·醉翁操引》:“好奇之士 沈遵 闻之往遊,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爲絶伦。”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史公 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 燕 赵间豪俊交遊,故其文疎荡,颇有奇气。”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四:“综上所言,可知古文家之所谓古文,是有一套已被公认而趋于凝化的句法,是有一套所谓疎宕顿挫转折呼应的作法。”
3.恬淡隽永。 清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词至白石 ( 姜夔 ),疏宕极矣, 梦窗 ( 吴文英 )辈起,以密丽争之。”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七:“ 欧公 文法本钦韩 ,长句何曾别调弹?标出格中疏宕处,当年原不学 邯郸 。” (1)
untrammeled, unconventional (character, spirit). (2)

至能象司马迁以盖世的史才,丰富的学识,兼有疏宕悲愤的文章,卓越治史的创见,著述流传后世,已算为绝世奇才了。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08

汲汲

汲汲 (ji2 ji2)

汲汲:1.心情急切貌。《礼记·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孔颖达 疏:“汲汲然者,促急之情也。” 宋 欧阳修 《试笔·繫辞说》:“予之言,久当见信於人矣,何必汲汲较是非於一世哉。” 李大钊 《青春》:“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龈龈辩證白首中国 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 中国 之再生。”
2.引申为急切追求。《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僞事也。”《汉书·扬雄传上》:“不汲汲於富贵,不戚戚於贫贱。” 林纾 《上郭春媮侍郎辞特科不赴书》:“ 纾七上春官,汲汲一第,岂恶争之人哉?”
3.忧惶不安貌。《叁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又 植 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叁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病薨。”苏曼殊 《非梦记》:“天明,将还钗本末陈露於媪,深自引咎,乃归寺汲汲无欢。”
4.同“ 岌岌 ”。形容十分危险。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今 北京 、东 粤 岁遘其灾,以爲天行之常也,大地固有之矣,吾久居其地而亦汲汲危之矣,奈何!” 鲁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所以我的经验是:毁或无妨,誉倒可怕,有时候是极其‘汲汲乎殆哉’的。” (1)
anxious(ly), restless(ly): 汲汲於名利 restlessly seeking for fame andriches. (2)

吾生平读书绝少,无论中外文学,都是这样。因为不阿世好,所以也不赶看时行所尚的书。但是有时偶然得一好书,或发现一新作者,则欢喜无量,再读三读而获益无穷。这就是孤游者之快乐。但是我相信,凡读书的人都应如此,必须得力于一家,不可泛览,以致博学而无所成名。曾子高于子夏,就在这一点。读书应取其性情相近者而精读之,才容易于见解思想上有所启发,如此时久日渐,自然也可有成就。常人学与思,总是学占大部分而思少,就是因为所学是趋时之学,不一定与自己思想能发生关系。要多思不如少学,才不会精神浪费,但要如此,又非取孤游办法不可。栖栖皇皇,汲汲成名,人云亦云,是不足取的。我想从容的,慢慢的,如野游般沿路读来才好。像Samuel Butler那样孤芳自赏的作家,是我所佩服的。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08

慎终追远

慎终追远 (shen4 zhong1 zhui1 yuan3)

慎终追远:谓居父母丧,祭祀祖先,要依礼尽哀;要恭敬虔诚。终,指父母丧。远,指祖先。《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何晏 集解:“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陈书·司马申传》:“慎终追远,钦若旧则,阖棺定谥,抑乃前典。” 沙汀 《淘金记》十四:“寡妇接着只是敷叙了一番慎终追远的大义。” (1)
慎终:(Confu.) take great care in making funeral arrangements (including sacrifices), esp. for one's parents. (2)
追远:to offer sacrifices to remote ancestors. (2)

听说有十一二岁小孩也被人家诱去拿旗,所以这反对文化侵略运动一定是不对的。也有人说,读书的时候救国就是自杀,至于读书毕业以后,又须“不谈政治”以自救。这样一来,自幼年以至老死,长处于自杀之间,倘使兢兢自持,自然也可以慎终追远,显祖荣宗,半百岁月度去,不过这样做人,也未免太苦。如果生命这样飘摇,也许不一定自己救得出来。文化侵略不侵略,还在其次。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

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瑰异

瑰异 (gui1 yi4)

瑰异:亦作“瓌异”。
1.卓异;特异;珍奇。指行为、人品。《淮南子·诠言训》:“圣人无屈奇之服,无瑰异之行。”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书传所载,固瑰异俊哲,非凡女子也。” 清冯桂芬 《蒋孝羽传》:“顾天下瑰异之行,湮阏遗佚於几希之间者,岂少也哉?”
2.卓异;特异;珍奇。指人之形貌。《魏书·世祖纪上》:“﹝ 世祖 ﹞体貌瓌异, 太祖 奇而悦之。” 唐 郑綮《开天传信记》:“上( 唐玄宗 )爲皇孙时,风表瓌异,神采英迈。”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吐纳既风流,姿容更瓌异。”
3.卓异;特异;珍奇。指景物、品物。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有孤石,介立大湖中……矗然高峻,特爲瓌异。” 宋 范成大 《梅谱》:“﹝重叶梅﹞花房独出,而结实多双,尤爲瑰异。” 明 方孝孺 《与赵伯钦》书之一:“比之游乎雄都巨邑者,见宫室之壮丽……物産之瑰异变怪,其言岂不有间哉?” 阿英 《敌後日记杂抄·七月二十八日》:“﹝夜月﹞为碎云所割,成若干片,体形各别,极瑰异。”
4.卓异;特异;珍奇。指文章。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洪祖兴 以( 贾谊 《惜誓赋》)爲瓌异奇伟,非 谊莫能及,而并録传中。”
5.指珍奇之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昔 始皇爲冢,敛天下瓌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丁晋公石子砚》:“ 丁晋公 好蓄瑰异。”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奇珍瓌异,爲生平目所未覩。” (1)
preeminent. (2)

理想大学应该是一大班瑰异不凡人格的吃饭所,是国中贤才荟萃之区,思想家科学家麇集之处,使学生日日与这些思想家科学家交游接触,朝夕谈笑,起坐期间,能自然的受他们的诱化陶养引导鼓励。 (3)


(1) 《汉语大词典》,商务,2002。
(2) 《当代汉英字典》,林语堂,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3) 《林语堂作品精选》,长江文艺,2004。